广东省铜锣湖农场创建于1955年6月,地处陆丰与普宁两市交界,场部东临惠普高速公路葵潭出口12公里,西临深汕高速公路内湖出口8公里,厦深高铁陆丰站14公里。全场下辖1个分场、8个管区和1所职工医院、8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现有土地总面积8.9万亩,总人口超3万人,资产总额1.72亿元。2017年,农场实现社会总产值13.15亿元,国内生产总...
党群工作
心里装着事业,一切为了群众 ——记广东省汕尾农垦局因公殉职局长唐海明


7月9日上午9点,12级台风“莲花”正面袭击汕尾!此前两天,一直忙于到铜锣湖农场、大安农场调研橡胶管理工作,参加橡胶集团董事会,研究垦区财务预算工作的唐海明局长没来得及歇口气,就火急火燎地带队赶到铜锣湖农场,检查指导防风抗灾工作。下午3:20,拖着疲倦身躯的唐局长在风雨中辗转奔波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毫无征兆瘫软在地……公务缠身许多天没有好好合过眼的唐局长,这一次永远地“安睡”了。

    心里装着事业,一切为了群众的唐海明局长走了,可人们没有忘记他,在以各种温暖崇高的方式铭记他的事迹,学习他忠诚履职、克己为公、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8月19日,汕尾市委追授唐海明局长为“优秀共产党员”。

    8月25日,汕尾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开展“学先进做表率,争当践行‘三严三实’模范”主题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唐海明同志学习。

    8月26日,省农垦集团公司党组追授唐海明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垦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唐海明同志。

    8月29日,省文明办授予唐海明局长“广东好人”荣誉称号,并将其推荐为9月份“中国好人”候选人。

    9月29日,广东省委追授唐海明局长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共产党员要以唐海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唐海明局长的事迹与精神将永远滋润着他为之付出生命的那一片橡胶林、那一片土地和无数的心田……

    励精图治,重绘汕尾垦区新版图

    时间来到9月底,离唐海明局长倒在防风抗灾路上已过去两个多月时间了,在接替唐局长主持工作的陈锦东副局长的领导下,汕尾农垦局办公大楼里,和唐局长还在的时候一样,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驾轻就熟地忙碌着,紧张而有序。不一样的是,每天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唐局长的办公室的门一直掩着,里面非常寂静,有些文件堆放在桌上,墙上的日历还是7月9日……唐局长走了,可他的办公室还保留着,大家只当他出差了,哪一天还会回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是唐局长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家”。

    自从2007年12月担任汕尾农垦局局长开始,由于家在外地,这个办公室就成了唐海明的第二个家:他周一到周五住在汕尾局里,周末才回家。遇上工作特别忙,十天半月不回家,一日三餐吃食堂。以这个“家”为轴心,他踏遍了汕尾垦区的每一片土地,他了解每一片橡胶林,对垦区土地的边界问题甚至比分管干部更了解。

    唐局长接任时,汕尾垦区几个农场的发展比较慢,他和领导班子通过深入的调研发现,导致垦区经济发展慢、落后的“元凶”不是干部无能渎职职工消极怠工,而是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橡胶作为垦区的支柱产业,年年投入,却因自然灾害等原因一直无法实现开割投产,能不受穷吗?

    唐海明决定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2010年4月,他率队去粤西的兄弟垦区“取经”。归来后,他在班子会议上提出发展畜牧产业的构想。2011年底,汕尾垦区首个万头种猪场建设,当年实现投产。项目总投资达1800多万元,占地100多亩,首批引进新美系原种猪412头,年可出栏纯种猪、二原杂种猪及商品猪等一万头。今年,出栏2万头的新猪场也已建成,7月中旬,第一批种猪正式进场,收获季节即将来临,可让人伤感的是,唐局长已看不见这些了。

    让唐海明倍感欣慰的是,垦区畜牧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壮大,把“广东放心奶”燕塘乳业也吸引来了——经过协商,一个规模化、集约化、规划面积达1000多亩的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已在铜锣湖农场落地生根。

    2011年,唐海明在梅陇农场规划建设了有机水稻试验基地,与专业公司联手打造垦区绿色农产品品牌“梅陇香”。有机水稻亩产虽比普通水稻低20%,价格却是普通水稻的两倍以上。2014年7月,农场试验基地通过了中鉴认证审核组的现场审核,8月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预计2016年3月可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唐海明和班子成员在危旧房改造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累计投资6046.2万元,规划建设了铜锣湖和大安农场2个场部小区,新建了4栋职工公寓楼及一批集中改造点,改造和新建各类楼房2208户,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过去大安农场全是平房,场部破旧不堪。由于场部大门太不起眼,经常有人因为看不到场部大门而找不到大安农场。经过危旧房改造建设后,大安农场的老平房被舒适的新房取代,唐海明还曾打趣道:“现在我们终于能看到大安农场的场部了!”随着农场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少原本“逃离”农场的老职工又从市区陆陆续续搬了回来。唐海明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禽择良木而栖,重新找回了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农场,明天会更好!

    是的,农场的明天会更好,汕尾垦区的明天会更好!目前,以汕尾市的“东大门”——铜锣湖农场新区为核心的农场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唐局长曾说:“希望在我退休之前能完成农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铜锣湖农场打造成粤东垦区的新亮点和排头兵!”如今项目首期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性质变更(改为居住、商业兼容)的相关手续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并已与陆丰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收储中心签订了土地收储协议,但唐局长却没能等到汕尾垦区美好未来实现的那一天。

    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追求完美

    “对自己个人存在的缺点也没有较好的改正,批评同志过于严厉,也没有讲究方法”。在年初的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中,唐局长这样写道。是的,认真、严格、挑剔、追求完美,唐局长的同事对他的评价和他对自己看法出奇地一致。从1991年担任东埔农场副场长开始,他就一直坚持工作日吃住在农场,周末才回普宁县城与妻儿团聚。这个习惯在他后来出任葵潭农场副场长、大池农场场长以及汕尾农垦局局长时也一直保留着。而他的这个习惯也被东埔农场、葵潭农场和大池农场的干部们继承了。

    橡胶是垦区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汕尾垦区的橡胶复垦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主要集中在铜锣湖农场。铜锣湖农场的橡胶种植环境最好,但生活环境最为艰苦。农场职工专业素质高,但不愿意承包和管理橡胶林,从外面请来的工人受专业技术所限,常常无法达到垦区橡胶种植技术的要求。管理难度大并没有让唐海明退缩,为了确保橡胶树的生长和开割,唐局长走遍了农场的每一片橡胶林——每月至少下农场三次,除了听取农场领导汇报、跟农场干部一起视察橡胶林外,他还常常谁也不通知,独自一人驱车前往胶林查看,发现问题就立刻通知农场分管干部,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便离开。

    现在,汕尾垦区按照“山、水、园、林、路”的整体规划,高标准建设新一代胶园,已将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到目前的1.6万亩。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唐局长更是把认真、挑剔、力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致。在为铜锣湖农场规划新区时,为了让新区的规划既能体现农垦特色,又符合农场职工群众的生活需求,唐局长从各个层面多方考察,以华侨管理区为参考,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与设计团队多次、长时间沟通,设计图纸前后修改了十几次。

    新区建设工作涉及的部门多,拆迁、绿化、排污……每一样工作都不好开展,因此工作实施进度比原计划进度慢。唐局长非常着急,当着所有干部和科室人员的面,严厉批评了当时分管该项工作的罗伟坚。罗伟坚回忆道:“我当时觉得很委屈,工作难度确实很大,又被当面批评,我心里肯定不高兴。”

    第二天,唐局长再次找到了罗伟坚。两人交谈了一番,罗伟坚心结解开了,方法总比困难多,豁出去干了。

    2013年9月22日,超强台风“天兔”正面袭击汕尾垦区,在唐海明局长带领下,垦区各级干部放弃中秋休假,提前到岗到位,全员抗灾复产。台风过后,面对前所未有的严重灾情,唐海明局长以身作则,深入铜锣湖农场桂坑橡胶基地指挥救灾复产工作。1200多名垦区各级干部职工和群众在唐局长的带领下,每天早晨6点就上山开展抢救工作。在灾后的两个多星期里,大家完成了当初看起来几乎无法完成的橡胶抢救任务,扶起倒伏橡胶17.5万多株,完成切杆15万多株。

    心系群众,设身处地为民排忧解难

    大池农场位于普宁市西北部与揭西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少,交通闭塞。当时农场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存在弊端,导致出现连年亏损,到1994年9月农场负债达千万元。同年10月,唐海明被委以重任,担任大池农场党委书记、场长。

    唐海明明白,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农场要发展,教育必须走在前面。可他上任后发现,大池农场的教育环境不容乐观:教室老化;中小学同处一个校区;师资和生源外流严重……

    他按照“统筹规划、完善配套、分期建设”的指导思想,整合了大池农场的教育资源。唐海明规划的学校土地总共涉及周边的8个村子,为了解决学校的用地问题,他将8个村子的村主任召集起来,对他们详细说明了用地的目的和必要性,获得了8个村子的支持。1999年,经过多方筹资140多万元,建成大池中心小学教学楼一幢,占地2142平方米;2003年再投入45万元改建危房教室400平方米,修筑学校围墙600米;2006年又投入268万元新建大池初级中学,校区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497平方米。这些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大池农场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

    此外,唐海明通过多方努力,筹措14.96万元资金,解决了农场400名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1998年,农场的埔光村一个叫林柳青的女生考上了广州仲恺农学院,这是大池农场第一个大学生。当唐海明得知这名女生因交不起高昂的学费准备放弃学业时,他带头把一个月的工资——800多元钱捐给了这名女生。在大家的帮助下,林柳青顺利圆了大学梦。

    唐海明刚到大池农场时,农场只有两条狭小崎岖的泥巴路,一条蜿蜒着通往省道,另一条通向毗邻的钱坑镇。再加上当时农场电力也不足,经常停电,通讯线路也有限。他马上着手进行公路建设、电力建设和通讯工程建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农场实现了县场通公路,场镇通公路,场村通公路,村村通公路。农场的交通建设有了极大改善,仅1996~2007年间,农场的交通建设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唐海明还设法筹资200万元投入到电网改造、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大池通往县城的班车,农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两袖清风,为人朴实为官正直

    “他做事很拼命,但我知道他不是图什么,他就是单纯地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农垦!”唐胜楠这样说起父亲唐海明。

    唐海明一心扑在农垦的工作上,回家的时间特别少。周末一家人也不一定能见面。2013年超强台风“天兔”肆虐时,唐海明更是忙得只能每天打一通电话给家人报平安,还没说两句就匆匆挂断了。家里人怕打扰他工作,也不敢多给他打电话。

    唐胜楠眼里的父亲是一个质朴又伟大的人,他停不下来,有满腔的热血和赤诚。唐胜楠始终记得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有追求、有原则的人!”在他心目中父亲唐海明确实做到了以身作则,始终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保持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优良作风。

    在大池农场任职期间,唐海明从场两级班子抓起,彻底堵住管理层面的“跑冒滴漏”。他对自己和两级领导班子的要求是:一要“严”,二要“恒”。“严”就是严标准,“恒”就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向管理要效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农场推出了财务“一账制”和“一支笔”管理,堵住管理漏洞,防止领导报“糊涂账”。由于资金管理到位,在大池农场任职13年间,没有一位领导干部在经济方面违纪,每年的民主测评满意率都达到100%。

    农场经济蒸蒸日上,不少想借机捞油水的人看中了唐海明手里的权力。不断有人送名贵香烟、高档白酒上门,唐海明一律拒绝。有一次,一个包工头硬塞了两条中华烟给他就跑了,唐海明主动把烟送到了相关部门。

    从2007年任汕尾农垦局局长以来,除了换过一个烧水壶,办公室里的东西都是上一任局长留下的,这些旧物连同8.3万亩国有土地、4106名职工的未来和整个汕尾垦区的发展重担一并移交给了唐海明。唐局长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农垦事业无私奉献,在担任局长8年多的时间里,他做到了零投诉,零举报,零事故……

    身体瘦削的唐海明走了,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座丰碑。

(宣传处 智富时代)